今年,青岛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启动。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青特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4家企业成为青岛市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首批建设单位。
目前,各企业根据各自优势、用工岗位需求、学校生源情况,拟订了2014年的实训计划,开展模具制造、机械加工、缝纫技术、电子商务等多个专业,计划培训学生680人。以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计划开展2期电气技术专业的培训,共100人,培训学生主要来自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城阳职教中心、胶州职教中心等。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青特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已做好生产性实训各项准备工作,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等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于9月开始实训。
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实训指导教师李佃胜介绍,生产性实训基地弥补了学校有关专业实训设备设施的不足,企业先进的设备设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训条件,同时,可以及时让师生更多地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产业的最新动态,不断推进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需求深度对接。
这种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满足了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据实训学生介绍,通过亲身实践和操作,书本上不好理解的知识也融会贯通了。尤其是看到自己也能加工零件、创造价值了,感觉很高兴。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也给企业带来利好。企业反映,这些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基本无需二次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另外,可以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更加优化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