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发布 > 新闻资讯 > 新闻发布

高考改革或催生职教春天

近些年来,当众多招聘单位喊着无人可用时,又有众多本科毕业生难以就业,因为不少本科生所学,根本不是企业所需。

今年初,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而高考也将推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种模式。这次战略性调整或许意味着职教春天的来临。中职学生从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学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甚至博士的愿望将成为现实。

1现状:职校学子毕业难深造

湛江是名副其实的职教大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占广东省的十分之一,仅次于广州市,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

目前,湛江市约有1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所省级骨干示范学校,4个省级实训中心。中职教育已成为湛江教育的一大亮点。

尽管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但中职学生依然面临升学困境。湛江某职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中职毕业后有进企业和继续深造两条路,但每年毕业的中职生中只有少数进入高职院校求学,进入本科院校的则更少了。更进一步发展全靠他们的自我修炼和企业的培养。”

“即使取得了高职文凭仍比本科生‘低人一等’,何不直接进企业拿工资。”一位学生家长陈先生说出了现行教育制度下不愿孩子选择中职后升学的原因,“高职出来还是要进企业当工人,不像本科生一样毕业后可以选择读研、读博,获得深造的机会。”

中职学生小王说:“初中毕业后,我们一样学习三年,只不过我除了学文化知识外还用一半时间练技能。当高考来临,为什么我只能升入高职而读普通高中的却可以考大学?”对职业教育困惑最大的莫过于有意愿深造的中职学生。

2政策:“两种高考”为学子提供更多机会

据了解,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

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首次突破700万人,比2013年的699万还多28万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77.4%,比2012年低了0.7个百分点,不少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差。同时,许多企业又难以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

为此,我国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推出两种模式高考,即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选择未来发展模式。

据了解,第一种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其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

除此之外,还将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以2000年以来新设的600多所本科高校为重点,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更加直接地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对接。

3前景:高考改革或催生职教春天

如果职校学子也能梦圆高考,那么,职校学生不仅能拥有技术技能,也能拥有高学历文凭,必将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亲睐。

湛江某职校负责人说,在这种政策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或将迎来其“黄金时代”,进入新的春天。因为一般职业学校,都会根据社会需求,特设运营与创业、双学历大专等特色专业,帮助学员技能和学历双管齐下,为社会输送众多技术型人才。随着高考改革的这一股春风,相信更多人能看到职业教育背后的巨大潜力,转变就业就读观念,在职校迎来自己的“事业春天”。

同时,教育专家也提醒广大职校,要抓住政策机遇,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专家认为,未来部分本科调整为职业教育方向,是我国产业需求决定的。“职业”这个词渗透在方方面面。目前强调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在课程体系中,把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这些学校培养的人,不再是纸上谈兵的人,而是技能型的。职业教育不再与传统本科教育对立起来。重心不在于是传统本科还是类型化职教,实质是根据人才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应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证书查询

  • 点击刷新验证码